双组分沥青基聚氨酯防水涂料
以合成橡胶、合成树脂或二者共混改性的 材料为主要原料,掺入适量的化学助剂、改性剂、填充剂或交联固化剂等加工制成,把它涂刷在基层表面上,能在常温条件下固化,形成具有一定厚度、拉伸强度、伸长率和弹性或弹塑性功能防水涂膜的材料,称为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。
双组分沥青基聚氨酯防水涂料
该产品是双组分化学反应固化的高弹性、高延伸且具有较高拉伸强度、耐水性极佳的防水涂料。其中甲组分是以混合聚醚树脂和#改性多异氰酸酯等为主要原料,经过氢转移加成聚合反应制成的含有端异氰酸酯基(一NCO)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;乙组分是由交联固化剂经过调配的石油沥青、填充剂以及增溶助剂等材料,经真空脱水、混合搅拌和研磨、分散、过滤、计量、包装等工序加工制成。甲、乙两个组分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均匀,涂刷在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基层表面,在常温下交联固化,即可形成一个无异味、低污染、连续、弹性、无缝、整体的涂膜防水层。这种防水涂料的耐久性能更好、物理力学性能更稳定,是原有的容易发生挥发、迁移、毒性较高、污染性较大、耐候性较差的煤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更新换代产品。
(1)与双组分煤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相比,刺激性异味小、毒性低、对环境污染小、产品性能稳定,防水涂膜的耐久性好。
(2)对形状复杂和变截面的基层均容易施工,特别对阴阳角、管道根、水落口、地漏以及防水层的末端收头部位都便于粘接牢固、封闭严密。
(3)容易形成连续、弹性、无缝、整体的涂膜防水层,便于保证防水工程质量。
(4)沥青基聚氨酯涂膜防水层具有足够的拉伸强度、延伸能力和弹性,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的适应性较强。
(5)涂膜属冷施工,技术易学,施工简便,可避免传统热施工容易发生烫伤等工伤事故。
3.适用范围
该涂料适用于“外防外刷”的地下工程防水以及厕浴间、喷水池、水渠等工程防水,也可应用于有刚性保护层(如上人 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)的屋面工程防水。
4.主要技术性能 双组分沥青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主要性能
项目 |
JC 500-92标准规定指标 |
实测值 |
一等品 |
合格晶 |
固体分/% |
≥94 |
≥94 |
94.3 |
不透水性 |
0.3 MPa,30min,不透水 |
合格 |
拉伸强度 |
无处理 |
≥2.45 |
≥1.65 |
3.16 |
加热处理 |
无处理值的80%-15096 |
不小于无处理值的80% |
128 |
紫外线处理 |
无处理值的80%-150% |
不小于无处理值的80% |
91 |
碱处理 |
无处理值的6096-150% |
不小于无处理值的60% |
78 |
酸处理 |
无处理值的80%-15096 |
不小于无处理值的80% |
86 |
无处理 |
≥450 |
≥350 |
545 |
断裂伸长率/% |
加热处理 |
≥300 |
≥200 |
578 |
紫外线处理 |
≥300 |
≥200 |
512 |
碱处理 |
≥300 |
≥200 |
543 |
酸处理 |
≥300 |
≥200 |
563 |
低温柔性 |
无处理 |
-35℃,无裂纹 |
-30℃,无裂纹 |
-35℃,合格 |
加热处理 |
-30℃,无裂纹 |
-25℃,无裂纹 |
-30℃,合格 |
紫外线处理 |
-30℃,无裂纹 |
-25℃,无裂纹 |
-30℃,合格 |
碱处理 |
-30℃,无裂纹 |
-25℃,无裂纹 |
-30℃,合格 |
酸处理 |
-30℃,无裂纹 |
-25℃,无裂纹 |
-30℃,合格 |
注:1.本表摘自 建材行业标准《聚氨酯防水涂料》(JC 500-92)。
2.实测值摘自北京市建材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报告(1996年10月11日)。
5.施工要点
(1)将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干燥的基层表面认真清扫干净。
(2)将双组分沥青基聚氨酯防水涂料按甲组分:乙组分:稀释剂=1:(1.5-2.0):2.0的比例(质量比,下同)配合,搅拌均匀配制成基层处理剂,然后用辊刷把基层处理剂均匀涂刷在干净、干燥的基层表面上,涂刷量一般以0.2-0.3kg/m2为宜。
(3)在基层处理剂干燥固化4小时以上,即可均匀涂刷配合比为甲组分:乙组分=1:1.5,且充分搅拌均匀的防水涂料。当第一遍涂层固化至手触不粘时,方可涂刷第二遍涂料,其涂刷的方向应与第一遍的方向相垂直,一般需按这种方法涂刷3~4遍,每遍的涂刷量以0.6-0.8 kg/m2为宜。
(4)在涂料固化形成总厚度不小于2mm,能满足防水抗渗要 求的涂膜防水层后,即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。 |